陳澄波(1895~1947)是第一位以繪畫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,總計展出油畫、膠彩、淡彩速寫及素描作品263件,作品展現他濃厚的故鄉情。
陳澄波在正統學院的嚴格訓練下,早期作品構圖嚴謹,其所表現屬於台灣的「地方色彩」風格,高溫炙熱但樸實寧靜,可見其就表達殖民政府強調的風土民情外,陳澄波更能將屬於臺灣人純樸內斂的性格在畫面中表現出來。1929年3月到1933年5月,陳澄波任教於上海,長期研究西畫技法的陳澄波,開始注意中國水墨一筆多墨,及單、雙勾線條的運筆技法,這可從這次展出作品中的油畫小品及淡彩素描得到印證。有別於為參加公開展示以戶外寫生為主的風景作品,在畫室中所進行的靜物與人體畫,也難得的在這次展出中。整體而言,陳澄波作品風格時而簡鍊、時而稚拙、筆觸特殊、用色大膽,有其個人的特別韻味,若想更了解陳澄波先生個人對藝術的思維,其所遺留下的書信與藝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因其228受難者的形象,使一般人忽略了其在藝術上的成就;本展藉由多重軸線之創作主題,呈現陳澄波的藝術樣貌,
陳澄波求學、教學遊歷東京、上海,最後因時局變化返台定居,因其對台灣土地的熱愛,北從台北淡水,南至屏東貓鼻頭都有他的創作足跡,而其家鄉嘉義更是他創作不斷的泉源,也是本次展出的重點;其中百餘件油畫中有近六成是第一次公開展示,豐富可期。
︾顯示/隱藏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