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畫可以說是一種藉由手作,嬗遞藝術家心念與意志,分享更多藝術形、色、質美好的畫種,版畫的歷史中,木刻版畫更是淵源流長,從最初簡單的刻刀與碫木,到今日各種輔助技術的出現,發展堪稱多元。于承佑、史一、郝平、郝伯義、陳玉平與張永清等六位藝術家,碫木心印的運用各種方法,獨具慧心的設色與計黑當白的純粹,導引出各個藝術家創作上的獨特思路與風格特質,亦豐富了觀者視覺與心靈之眼。
不同的創作媒材,自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質,然而當媒材特質充分表現時,則有一種感知經驗得以溢滿,過渡並融合至其它畫種特性與觀賞之記憶,史一的作品〈大江春秋〉刻劃出人面對自然時的悵然與堅韌,表現了木刻版彰顯人文色彩與寫實主義的材質優勢,〈晨曲〉、〈月上東山〉、〈翠谷幽居〉等其它作品以特殊的黑白布局與些許色彩,讓逆光、晨光、靄光甚至是夜光等場景的影像質感成為可能,而〈殘跡〉、〈石齒〉等單一物件刻畫的系列作,有著低光長曝的時間凍結感與細膩感;一樣的光影不一樣的凝視,陳玉平作品中,濃豔的設色與油印肌理不同黑白為主的傳統,高反差、高對比的色塊打破了光在既定時間的樣態,〈藍色的月光〉、〈彩虹雨〉、〈山里紅〉等作皆呈現出從創作主體出發的色感變奏。
幅員廣闊的土地,因地理條件的限制,南北之隔有著不同的風俗民情,所孕育的視點,藝術的交流過程中,將異種的芬芳散播至不同的所在。郝平一九五二年生於雲南昆明,在絕版木刻的作品中,有著厚重斑斕的油彩,搭配特有的綿延線刻,〈叢林月光〉、〈叩門〉等作中的女性姿態,交疊著各式物件與圖騰,在幾何化與圖案化的造型裡,展現了雲滇風情濃厚的裝飾性與平面性,郝伯義出生於山東,將另一種屬於北方的冷冽與料峭呈現在以鶴為主題的作品裡,〈祥韻〉、〈塞外春曉〉等作以優雅成雙的舞鶴,讓黑山黑水中的荒野,成為一個絕佳的舞台背景,險惡環境中的生機饒富情趣與雅致。
中國書畫在筆墨之間流轉了特有的氣韻生動,而版畫藝術無不在這樣的底蘊中,挖掘了更多深層的養分。于承佑作品頗具東方哲思,〈從夏到冬〉、〈知秋〉、〈游春〉在題材的選擇上,掌握了時節更迭的基調,表現了枯榮、生死、動靜的對比,而小品〈奕〉、〈琴〉、〈茗〉結合木刻與水印的材質特性,凸顯了虛實之間的微妙態勢,淡定中有著沖靜後的沉澱;張永清師法自然遍覽名山的,曾深入高山、沙漠,〈冰山情〉大山大水的宏觀胸懷中,亦不失〈廊前幽香〉那種靜觀自得的草木寄情,版畫表現出飛白之於工筆的線條,彷彿粗文與細文之別,讓書寫性線條成為版畫的另一種可能。
● 展覽時間:2013/02/18-2013/03/29
● 展覽地點:京桂藝術基金會(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二路329號)
● 展覽網站:http://kkaf.org/art_news.php